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

改造老房子,完成一輩子的夢想。家

在看這本書之前,我是反對買房子的人。

我不能理解,為什麼要窮盡一生的心血,省吃儉用含薪茹苦就為了一間「自己的房子」

只見台灣的房市從台北市燒到新北市,從桃園燒到台中,買房子似乎成了一件很流行的事,非買不可,可能還比未上市的 iPhone 5 還紅。

房子帶來的問題也不少,君不見投資客不買股票,把錢丟到房子,整修一下轉手一賺就是百來萬。房仲業一間接一間開,明明就是數量稀少、高單價的產品-房子,卻搞得門庭若市,一個月現金轉手上千萬起跳。

就理性來看,我完全不能理解大家的行為。

好友徐亦奇又現身了:「買房子,很單純的是不用看房租的臉色。」

-就算失業了也不怕房租付不出來,永遠不用看房東的心情。


當然他這一點完全無法打動我。

房租付不出來,那房貸還不是一樣,更且房貸還比房租重。

今天租的房子有問題,換一間就好。你買了一間房子,有問題你要找誰?

房東的臉色是可以不用看的,因為我們目前是學生族群,當然會住在比較便宜的地方,自然是看房東。但待到有家室的年紀,薪水也等比增加時,能挑的房子就會是另一種 Level,那種時候應該就不是看"房東"了,而是買方市場。

你說你付房租根本就是幫別人付房貸,我同意這說法,但這建立在某個立場上…首先你自己要看看自己的斤兩,有多少能力向銀行貸多少款,同樣的錢,拿來付房租跟拿來付房貸,能住的等級是有差的。


好吧,你說你要留一間房子給你的兒子女兒。

先別說你兒子女兒會不會最後敗家把房子給賣了,光是你死掉要分家產時就夠兇狠了,講到錢大家的眼神都銳利個十幾倍,到底是為了什麼買房子,我完全不能理解啊!!!!



我在誠品無意間看到這本書,裡面的全彩印刷以及紙質完全吸引了我,翻了一下看到很多完全不知道的東西,建築學、設計學、空氣學,我一直知道房子的學問很多,但沒有想到這麼多,以一個企管系背景的人來說,這裡面說的東西真像天書。

所以我把它買回家了(用博客來,哈哈),為了完全吸收這本充滿前人智慧的書,我打算花很多時間重覆再重覆的閱讀。

但當我認真的翻閱完第一次之後,我充份的感受到,人類與房子之間的重要連結-那是情感、是習慣、是生活態度、是人生理念。

人生有多少事情必須要完成?這個問題問一百個人會有一百個答案,有人為了愛情、有人為了工作、有人為了改變世界、有人為了成為歷史。

做大事很難,但至少我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-家。


我看到書裡面的人,不是念設計相關、建築相關,就是天生奇材(對長度很敏感、空間很有概念),看到這我已經軟了,這真的是我沒有觸及過的領域。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---他們很喜歡老家,很念舊,很愛人。


就一本工具書的角度,我想這本書很不錯,介紹了不少巧思以及設計

但就我的角度來看,我看到的卻是情感豐富,人與房子的故事。


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