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現象持續到高中才中斷,原因是因為要考大學。
現在回頭看看,我的數學程度在同儕之中算是數一數二的,但倒也稱不上是天才級什麼三歲就解開了費馬最後定理的神童,不過至少我是個可以在算數學中得到滿足跟快樂的人,我喜歡看到題目時,思考著應該用哪個方式去解它,思考能不能不用算式就直接得到答案,我喜歡算錯之後檢討算式哪裡出了問題,我在考數學的當天早上一定會拉肚子,足見得我對數學的用心程度。
在高中成績吊車尾的日子,我跟全班第一名的數學成績是同一個水平的,甚至我可以超出他一點,只是無法表現在成績上。上了大學之後我常常檢視自己,回頭才想到為什麼自己的數學程度一直這麼優異-因為我高中晚自習的時候都一定會帶著數學課本,數學課本是我最愛翻的書,數學是我最自豪、最想跟別人競爭的一門科目。
有一次學校不知道是考了什麼考試,大概是類似水平測驗但不是段考的考試,那一次的數學似乎比較難(但我沒有感覺到),滿分好像是120,我考了116,而全校的優秀考生大多座落在70分上下,大約有一半的人不及格。因為實在太難看了,因此全校的成績先開根號再乘以10(還是直接加20分我忘了),所以70分左右的人都變成90分,不及格的人就低空飛過。
但我仍然分數是爆表的。
我沒有什麼情緒,對於一個成績倒數的人而言,只有一科數學實在是沒有什麼好爭的,爭了名次也不會有什麼改變。
你問我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,我只能告訴你:「統測的數學他媽的根本是國中程度。」
是呀,對於商業類的高職生而言,數學夠用就好,真正要拿來吃飯的是會計學跟英文。
從那一次開始,我默默的闔上數學課本,僅用上課的時間來吸收,漸漸的我的英文、經濟、會計、商概、計概,一天一天的進步,最後,我上了高職的第一學府-台灣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。
大學的外務相當的多,經過高三那年的習慣,我幾乎很少主動拿起數學相關的課本來看
台科企管四年下來會碰到的數學
微積分
統計學
財務管理(看老師怎麼上)
管理數學
我幾乎忘記我以前從數學上面得到的快樂是什麼樣子了,在大學裡我學到了很多東西,卻也放棄了很多東西。
直到我的同事 Anny 借了我一本書-
讓天賦自由
我一邊看才一邊回想到,是呀,我曾經有段很美好的算數學的日子。
為什麼我要放棄我最愛的數學,來學習其他東西?
為什麼我會想學書法?
為什麼我會想學吉他?
為什麼我會想玩滑板?
我可以算數學呀!?
不過我還是向現實低了頭,畢竟算數學除了快樂之外可能無法養活自己。
之前看過一本書-星期三是藍色的
主角是個數理能力相當驚人的人,但他的交際能力明顯的就較差,故事中他可以把圓周率背到小數點後22514位,我居然會感到相當羡慕,而且數字之於他,就像每個不同的圖形,每個不同的人。這點我也略有同感,我對於25、36、625這幾個數字特別愛好,因為他們是5x5、6x6、25x25之後還可以保持自己原始樣子的數字,我很喜歡他們的長相。
好了,我仍然是要闔上數學課本,因為我相信仍然有其他我尚未找到的天賦,就讓故事繼續走吧…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